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

时间:2021-03-18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原标题: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局

云游戏行业最近出现了几个不太积极的消息。

Nvidia 上个月正式上线了他们的云游戏服务 GeForce Now(以下简称 GFN),这一服务让玩家能够以云游戏的方式,在本地 PC 上(尤其是低配硬件)运行自己在其他平台已有的游戏。

发4.png

GFN 对所有注册用户免费,玩家也可以选择 5 美元/月的付费方案来提升某些体验。比如让本地游戏画面的光线追踪效果、获得更长的公关做的好的公司单次游戏时间等等。Nvidia 称目前已经有 1500 款游戏登录了自家的云游戏平台。

然而最近两个月内,从动视暴雪、Bethesda、2K 等几家大厂,到《Long Dark》开发商 Hinterland 这样的中小工作室,先后发布声明,要求 GFN 从游戏库中移除自家游戏。

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出现的,去年 Capcom 也对 Nvidia 提出了相同要求。Hinterland 表示,他们对于自己的游戏出现在 GFN 平台上不知情。

而就在本周,Xbox Game 工作室、华纳兄弟以及《饥荒》系列的开发商 Klei,也都加入了“要求 NVIDIA 下架”的队伍中。

无独有偶,Business Insider 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了现阶段云游戏面临的类似尴尬。一篇中小开发团队采访当中,受访的多数都提到,Google Stadia 在合作方面给出的价码过低,合作方式、支持政策以及平台规划也不甚明朗,这让他们完全没有入驻的兴趣。

云游戏并非全新概念,近年随着硬件、网络的提升,又被不少厂商纳入了业务版图。国内也有不少游戏或相关企业,公布了云游戏相关布局。不过眼下不止一家欧美大厂在云游戏业务上都遇到了“内容供应”的问题。这不由得让人担心这一领域接下来的走向。

难产多年的 GFN,更像是“云服务器租赁”

到今年 2 月,Nvidia 的云游戏平台 GeForce Now 才算是正式上线了,而这距离它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经过去了多年。

发5.png

根据 PC Gamer 整理的时间线:GFN 在 2014 年最早的雏形叫 GRID,当时串流只限于 Nvidia 自家的平板、游戏机等硬件。可选游戏也十分有限。

随后 2016 年面向 Nvidia 自家游戏机 Shield 的 GFN 出现了,当时的价格是 8 美元/月,并且有一些附赠的免费游戏。同时 Nvidia 对开发者开放了 GFN 平台。

2017 年 GFN 公布了面向 PC 和 Mac 的方案,计划按时长收费,配置越高的服务器收费也越高。同年,GFN 开启了面向 Mac 的 Beta 测试,支持 100 多款游戏,但必须是玩家已经在其他平台购买的。此前规划的付费方案并没有出现。

2018 年,面向 PC 的 Beta 测试也开放了,直至最近正式上线,收费方案也改成了更灵活的模式:注册用户免费,但每次只能游玩 1 小时,之后可能需要重新连接服务器,也就意味着可能要排队;付费用户每次最长则可以游玩 6 小时。

发6.png

不同于 Google Stadia 等一些典型的云游戏服务,GFN 的运营模式,本质上更像是“云服务器租赁”。玩家只是利用服务器端的硬件运行游戏,再将画面串流到本地的设备上。但运行的游戏必须是自己在 Steam、Epic 等平台已经拥有的游戏。Nvidia 并不直接售卖任何游戏,只是在串流服务的环节收取费用。

发7.png

而或许正是这样的收费模式,引起了一些厂商不满。就像前面提到的,GFN 上的游戏接连被要求下架,从去年的 Capcom,到动视暴雪、Bethesda,然后是《Long Dark》的开发商,接着是 2K。到本周 Xbox Game、华纳兄弟的游戏也要从 GFN 上下架了。

在向媒体回应的时候,Nvidia 表示动视暴雪游戏下架的情况“是一场误会”。动视暴雪的产品在 GFN 免费测试期间就加入到了游戏库中,Nvidia 错误地认为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而在正式上架时,动视暴雪方面则需要 Nvidia 与之签订商业协议。

不过对于其他要求下架的厂商,Nvidia 没有给出解释。同时,《Long Dark》的开发商对媒体提到,自己对于自家游戏被加入到 GFN 的情况毫不知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Nvidia 将一些游戏加入 GFN,并且对“提供云游戏服务”收费这一点,一部分厂商大概是不知道的。而随着消息传开,这份要求下架的厂商名单或许还会继续扩充。

一些玩家对此表示不解,毕竟 GFN 串流的是自己花钱买过的游戏。对此,《Long Dark》的开发商大概也代表了不少厂商的立场——“开发者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游戏出现在哪些平台上”。2 月下旬,Nvidia 的公告称已经有 100 万玩家加入到了 GFN,后续计划上架的游戏多达 500 款。只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在游戏开发方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上架的,仍然要画一个问号。

发8.png

当然,也有一些游戏公司很认可 GFN 的存在。Epic Gamer 的老板 Tim Sweeney 就对这一业务模式表达了支持,并且称会鼓励 Epic 平台上其他厂商也加入 GFN。育碧也在最近加入了 GFC,《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等系列都已经可以在 GFN 的服务中体验到了。

“大户人家”Stadia 也面临着内容供应问题

Google Stadia 也在面临游戏内容供应的难题。在 Business Insider 对多个开发团队的采访中,一些游戏开发者指出,他们没有选择与 Stadia 平台合作,最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 Stadia 给出的价格不到位;其二是 Google 现有的各种投入,让他们不太相信 Google 能对 Stadia 这项业务保持长期的支持。更没有动力加入这样一个新平台。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游戏平台来说,只有少量大厂的 3A 大作,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新兴平台。而在 Stadia 列出的合作名单中,很难看到中小团队的影子。前期上线的 28 款游戏中,只有 4 款来自中小团队。

发9.png

当然,Google Stadia 的团队并非没有考虑这些。一些匿名的开发团队表示,Stadia 团队的确和他们有过接触,但能开出的价格实在太低,以至于他们都没有展开来讨论这方面问题。

同时,现存问题也并不仅限于经济收益层面。开发者还有其他的忧虑。

Stadia 从前期规划到上线以来,并没有证明自己在用户聚集上有很突出的价值。那么,相比 Steam 和三大主机等,在一个没有表现出明显潜力的平台上投入额外精力是否值得,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Google 到底有多重视 Stadia 这项业务,在一些中小团队看来也难以评估。

发11.png

的确,去年发布会上 CEO Sundar Pichai 亲自为其站台,能看出目前 Google 很看重云游戏。但 Google 同样也放弃、中止过不少表现尚可的业务,仅仅只是因为它们不够完美。Stadia 几年后会不会成为 Google 关闭的又一项业务,这样的疑虑也是一些团队仍在观望的原因。

对于 Stadia 来说,当前的情况似乎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到位,缺少平台用户,就很难吸引到游戏厂商,来扩展平台的合作游戏阵容。而没有充足的游戏来吸引玩家,自然也就更难和游戏开发方达成合作。

Stadia 当然也在尝试解决方案,收购外部工作室 Typhoon、《兽人必须死》系列开发方等;从 Santa Monica 挖来《战神》系列的资深开发者,负责第一方游戏的开发。这些显然都旨在扩充平台的游戏阵容。但这些举措,距离初步看到成果也还要很长时间。

对于一个新兴的平台来说,首发游戏 30 款上下,9.99 美元的月费订阅价格,这些都很难称得上是有竞争力的。

发12.png

或许是看到了服务方案的改进空间,上周,Stadia 更新了基础的免费方案,向所有注册用户开放。用户可以单纯只是购买游戏,然后通过云游戏的方式游玩,而无需付 Stadia 的订阅费用。并且在前两周,Stadia 还向欧美地区的用户,开启了两个月的“Stadia Pro”免费体验活动。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直接解决游戏阵容的问题。

暂时还看不到内容供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谈到云游戏的商业逻辑、业务模式,业内在很多话题上都还没有定论。

比如用户画像,是更多地瞄准主机/PC 游戏玩家之外的轻度玩家、中间人群,还是先从满足传统玩家的需求开始,再逐步向外扩散?使用场景上,是在尝试在多数场合下代替传统游戏硬件,还是更多倾向于地扮演一种游玩方式的补充?

再如,考虑到服务器等硬件上的巨额前期投入,以及后续支付给游戏厂商的费用,把价格定在怎样的区间,才能在“靠性价比吸引用户”和盈利之间取得平衡?

当前云游戏的付费模式,几乎只能看到订阅制这种“租游戏”的可能。而结合云游戏提供方前期投入来看,假如要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很可能意味着要在硬件的投入、运营上亏损不小的一段时间,这也是很多人质疑其可行性的原因。

发13.png

Stadia 这周要开发布会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大动作

Nvidia 和 Google 的云游戏业务,虽然还在很多地方都有待完善,但至少是近两年布局云游戏平台的大公司中,已经在商业上初步落地了的。

除了索尼前几年上线的 PS Now,此前我们很少能看到其他已经稳定运营数年的云游戏服务商。不过 PS Now 的运营,很大程度上也还是仰仗于 PlayStation 作为硬件平台的先天优势。有相对充足的游戏内容,能对(自家硬件平台上的)一部分用户产生吸引力。

而对于其他近两年入局的厂商来说,游戏内容供应仍旧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的 Stadia 和 GFN,以及其他后来者,都是这样。

放眼国内,近两年同样也有一些厂商公布了自家的云游戏业务,大多数都在试水的阶段,没有在商业上落地。在某些试运行的第三方云游戏平台,你能看到一武汉媒体邀请些提供“云游戏版《魔兽世界》”之类的服务,或是向玩家提供知名 3A 大作体验的内容(但合法性高度存疑)。

这有些类似 GFN 的服务模式,不过一旦这些业务要进入到要对用户收费的阶段,或许会面临和 GFN 同样的问题。

发15.png

上个月,杭州中院的公众号就发布了一则有关云游戏版权的立案消息:腾讯起诉某国内厂商未经授权,擅自将《英雄联盟》《DNF》等产品投入云游戏模式的商业运营。和 GFC 采用相近服务模式的,也在内容版权上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发14.png

对于“云服务器租赁”这样模式的平台,很多传统厂商并不愿意接受这种模式合作;而像 Stadia 这样的平台,产出具备吸引力的原生内容还需要不少时间。

至少从近期几家海外大厂的情况来看,短期之内,平台性质的云游戏服务商,恐怕都会面临“缺少游戏可云”的状态。

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

上一篇:为什么说跻身全球前五的日本电商市场却是一个
下一篇:继美国站之后 亚马逊欧洲站也“解封”了!


版权声明:以上主题为“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的内容可能是本站网友自行发布,或者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客服QQ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扫码咨询
    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
    打开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大作下架、中小团队缺位 云游戏正在面临内容困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

关于 | 业务 | 案例 | 免责 | 隐私
客服邮箱:sales@1330.com.cn
电话:400-021-1330 | 客服QQ:865612759
沪ICP备12034177号 |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24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