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

时间:2021-07-16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将业务迁移到云端的企业必须承担新的责任,开发新的技能,并实施新的流程。而改善的安全性的第一步是假设没有安全性。



云计算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并将继续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根据调研机构IDC公司的预测,到2023年,公共云支出将增加一倍以上,从今年的2290亿美元增长到近5000亿美元。

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端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这并不是什么秘密。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启动云计算实例,并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或缩减计算资源,同时只需为使用的产品和资源支付费用,同时避免了高昂的前期硬件成本和维护费用。

机会和风险都将成倍增加

但是不要忘记。企业正在将其数据存储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中,虽然可以控制,但仍然由第三方拥有。即使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环境具有高度安全性,但云中的内容(应用程序和数据)仍由企业自己负责。

很多企业已将列入董事会议程,因为其影响可能对企业声誉和股东价值产生严重影响。企业的数据移动到云平台中,超出了传统的边界,导致攻击面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存储在云平台中,云平台中的资源越来越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攻击目标。

随着企业的业务向云端迁移,他们将不得不承担新的责任、开发和调整流程,以应对众多未营销危机公关知的威胁。提高云计算安全性的秘诀是,在评估整个安全态势时,假设根本没有安全性。

公共性涉及多个要素,因此很难弄清从何处开始。如果企业的业务已经在云平台或计划迁移到云平台,则可以遵循以下五种最佳实践来保护其公共云的采用。

1.了解自己的责任

云计算的安全性基于共享责任模型。云计算提供商有责任保护物理网络并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而企业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数据、应用程序和内容(包括用户访问和身份等元素)的安全。需要记住,企业需要负责管理和保护放置在云上的所有内容。

2.整合合规性

合规性是下一代云计算安全服务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确保遵守新法规和即将出台的法规的唯一方法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整合法规遵从性,还要考虑网络拓扑的实时快照和对策略更改的实时警报。而站在审计员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他们在审核网络时要求的所有项目,并将这些报告积极地纳入日常工作中。

3.自动化防御

自动化是云计算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审核、控制、补丁和配置管理,所有这些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并且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只要有正确的工具和流程,自动化就可以显著地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这对于大规模管理变更至关重要,还可以防止安全漏洞的产生。安全、自动化的云平台可以帮助实时监视网络,并为企业提供快速响应威胁的能力。

4.尽早保护环境

对于组织而言,即使在开发和质量保证(QA)环境云目舆情中,也必须保持严格的安全控制。通过在应用程序开发中嵌入适当的控件,早期采用者正在生命周期的早期引入安全性。新的安全性方中文分词法促进了按设计安全的理念,即使在开发过程中也要检查源代码是否存在漏洞。无论企业采取何种安全措施,需要确保在内部环境中也采用类似的方法。



5.实施内部部署学习



尽管云计算是技术上的重大变化,并且看起来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但是安全性的基本原理保持不变。与传统的本地网络一样,在云平台采用相同的方法也很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使用防火墙、服务器和端点保护解决方案保护网络,服务器和端点的安全至关重要。这些解决方案可以监控企业的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并保护企业在云平台中的数据资产免遭破坏、感染或数据丢失。端点和电子邮件安全性使企业的设备保持最新状态,同时防止未经授权访问云计算帐户。当企业将业务迁移到公共云时,必须保持自己的内部部署体验。

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

上一篇:国有控股公司启用.Ltd域名
下一篇:高效管理工具是数据中心节能关键


版权声明:以上主题为“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的内容可能是本站网友自行发布,或者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客服QQ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扫码咨询
    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
    打开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5种云计算安全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idc,云计算,基础知识,技能

关于 | 业务 | 案例 | 免责 | 隐私
客服邮箱:sales@1330.com.cn
电话:400-021-1330 | 客服QQ:865612759
沪ICP备12034177号 |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2418号